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1:23:03    次浏览
大约从刚上小学的时候开始,我便记得奶奶总是带着一副老花镜,每天都在缝缝补补的,从来没有一刻闲暇。现在算来,那个时候的奶奶已经六十多岁了,但我从来没有想过,奶奶是在多大岁数上开始眼睛花的。民间有句俗话:“花不花四十七八。”最初发现自己眼睛花了,是坐在一位老同志办公桌前,我好奇地拿起他的老花镜,又拿起一张报纸——哇!如此清晰,好像从来没有见过文件和报纸是这么透亮的,那一年我四十七岁。记得十七岁的时候,我离开学校到部队,体检时双眼裸眼视力均为1.5,不论是学习还是打靶,一切都那么随心所欲;现如今,看药瓶上的说明书,不但要带上老花镜,拿起放大镜,还要凑到灯下或者窗前亮堂的地方……自然规律不可逆,现在我也六十多岁了,不但眼睛花了,人也离开工作岗位退休了。但我比奶奶可奢侈多了,我有五副老花镜,分别放在电脑桌上、茶几上、床头柜上,这些都是我在家的时候用的;还有两副,一副放在车里,另一副揣在兜里,这些都是我出去的时候用的。老花镜只是工具. 人类至少从石器时代开始,便知道借助工具来弥补自身不足。于是,我接发短信,聊QQ,玩微信,摇一摇,网购,打理余额宝,做股票,自驾西藏等,全都离不开我那五副老花镜;“一带一路”、P2P、工业4.0、特斯拉、互联网+、沪港通等新概念,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的,也都是我那五副老花镜协助我做到的。人逾花甲,我们不再耳聪目明,也不再健步如飞,这大概是人生步入退休阶段后的“新常态”。在这个新常态下,我们不应该颓废和落寞,任由自己远离日新月异的时代。无论是因为脚力还是眼力不足,抑或是以后再有什么新的不便,只要心没有老去,就要像奶奶那样,尽其所能。做自己能做的,乐意做的事情,哪怕是“两眼一睁,忙到熄灯”也乐此不疲。